葉行遠默不作聲的回到京師,第一個拜見的便是王仁。
他當然先通過錦衣衛係統向隆平帝報告自己回京之事,但是安排朝貢會麵那總得要幾天功夫,而隆平帝想要出宮與他見麵,也得安排才行,所以隻能先見其他人。
王仁與他之前的交情泛泛,甚至還有些芥蒂,但這一次王仁力挺,葉行遠不能不有所錶示。所以便以道謝為名,給王仁下了帖子。王仁也是反應迅速,立刻就請人回復葉行遠,約他夜間在宮外一處私宅會麵。
以前宮中的太監不許在外持有房產,但是隨着太平日久,規矩日衰,先帝憐憫宦官們沒有傢室,便允他們虛鳳假凰,娶妻養子以繼承香火。那宮外的宅子自然也就隻能開禁,像王仁這樣的大太監,在京師之中都有好幾處房產,價值不菲。
王仁這一處私宅甚為幽靜,是個建造精巧的小園子,原是名臣父子雙宰相晏大學士的宅邸。後來晏傢日趨敗落,在京中留不住,便將這巧手建造的園林出售,轉手好幾次之後,才落入王仁手中。
“無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識燕歸來。”葉行遠行走園中,感春之景致,又念及晏傢興衰,心中感慨,隨意詠哦。
庭中王仁拍掌大讚道:“早就聽說葉大人才高八鬥,有詩魔之稱,以往卻不曾親見。如今聽這兩句雖然隻是孤句,卻已經讓人心生惆怅,真乃詠春之絕唱也,不知可有全篇?”
葉行遠自從當官之後,除了幾次偶然的機會意外,沒什麼心思刷詩詞。在軒轅世界,詩詞終究隻是小道,不登大雅之堂。他在民間的聲望已足,也不必畫蛇添足。
便含含糊糊道:“王公公謬讚,下官隻是一時心有所感,方才胡亂做了一聯。如今心中有事,要作詩實在是做不出了。”
王仁大笑道:“葉公子運籌帷幄,仕途自有把握,何必有什麼心事?如今雖有些波折,也不影響你的大局,頂多是晚個兩叁年入閣罷了,但仍舊會是本朝最年輕的大學士。”(看精彩成人小说上《小黄书》:https://xchina.site)
他的觀點與朝中諸公不同,雖然葉行遠被外放,但一來他簡在帝心,二來功勞太大,屢屢創造奇迹,等他真的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升到了一省封疆,再立功勞的時候怎麼辦?總不能裂土封王吧?
以葉行遠的年紀,他早晚是要入閣的,可惜內閣如今那些老頭子們看不清形勢,還在螳臂當車。
葉行遠遜謝道:“王公公言過其實,下官怎敢有此奢望?”
王仁搖頭:“敢的,有何不敢?你若不敢,又何必回京?”
葉行遠此時回京,明眼人都看得明白他就是要爭天州知府,這次提拔對他來說是省下叁年的資歷,葉行遠是絕對不會讓的。
王仁打開天窗說亮話,葉行遠也覺得無謂再遮遮掩掩,便故作氣憤道:“王公公也知道,我自權知天州府以來,兢兢業業,不敢有絲毫怠慢,再加上蜀中缺人,簡直是一個人當叁個人在用。
如今好不容易天州府局勢穩定了些,卻突然有人要來摘桃子,換了誰都氣不過。我這次回京,倒未必是為了這個官職,隻求一個公道。”
王仁大笑,“此事本來也是內閣這些老傢夥糊塗了。哪有這般辦事的?若是不想你升這半級,當初就不該同意你權知天州府。既然沒人收拾殘局,累得葉大人你辛苦,那光為酬功,就該痛痛快快將天州府交給大人,如今行事,真是讓人有些瞧不上。”
他說的乃是正理,如果真的要爭,蜀中官場大地震的時候才是爭的好時機。那時候葉行遠不過是按察使司佥事,隻要能派出足夠的實務官員,並不見得需要葉行遠權知天州府來處理繁雜瑣事。
乾活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如今卻要來搶這權位,於慣例不合。這種小傢子氣的作為,大約又是小嚴相公的手筆。
葉行遠猜到其中關鍵,啞然失笑,又道:“如今我雖回京城,但千頭萬緒,也不知該從何着手,還要請王公公教我。”
他回京的時候,知道想要破這個局麵,最關鍵是在五位大學士那裡打開缺口,否則的話,他葉行遠的名字永遠在吏部掛不上號。嚴首輔的門路當然是沒法走,那其餘四位大學士,他到底該拜哪一位,這他心裡卻殊無把握。
王仁神秘微笑,點頭道:“這你找我就對了。”
葉行遠拜會王仁的時候,諸位大學士各派係也都是議論紛紛,在徹夜商量。
原本一個葉行遠,不該引起這麼大的波瀾,卻因為小嚴相公的蠻乾,讓此事成了京師中的焦點。
前文說過,五位大學士原本就並非鐵闆一塊,“清流”、“閩黨”、“楚黨”、“浙黨”時而團結,時而鬥爭。這幾年來,由於隆平帝的有意退讓,他們共同的敵人“閹黨”除了一個東廠江寶山之外,全線退縮,除了這一次王仁難得的硬了一回,大部分時間都是嚴首輔一手遮天。
這也就打破了五位大學士中微妙的平衡,故而嚴府如今呼風喚雨,權焰熏天,必然惹得其他幾位不滿。隻是隱忍罷了。
葉行遠也看到了這一點,所以進京來找人幫忙,但畢竟他遠離權力鬥爭的中心,不知道具體該找誰,隻能找高人指點一二。
以他的出身而論,楚黨叁輔文華殿大學士章裕本來該是他投效的對象,畢竟葉行遠也算楚人。但這幾年來,章裕行事越發滴水不漏,雖然不至於像左右逢源的歐陽圃一般全無立場,但是也有些超然於權力核心之外,更重修身,以至於楚黨青黃不接。在這種事情上,不能指望這位老大人出來力挺。
二輔謹身殿大學士奚明生曾經向葉行遠示好,說起來雙方也有點交情。但奚明生此人最為精明,行事以利益為主,他會如何選擇,葉行遠絕無把握。
五輔東閣大學士沈孝,是五位大學士中最年輕的一個,也是最不安分的一個。當初葉行遠殿試選中,擦邊為翰林,多多少少都有此人的影子。但也因為他資歷最淺,在麵對嚴首輔的時候,力量也是最弱的一個,光憑他一位大學士,肯定撐不住嚴首輔的力壓。
至於葫蘆先生歐陽圃那就不必多說,此人從來不多說一句話,不多做一件事,葉行遠找他也合沒找一樣。
想要在轉正這件事上找出突破口,就隻有在前麵叁位大學士身上做文章。
隻要有一人願意與葉行遠合作,吏部的文書通過,司禮監與皇帝就可以幫他將此事闆上釘釘,一舉扭轉局勢。
如今王仁說清楚,葉行遠自是大喜,請教道:“正要請王公公指點。”
王仁略略點頭,笑道:“若是此事早一兩年,嚴傢最鼎盛之時,便是陛下與司禮監都幫不了你什麼。但是如今嚴傢掌權久了,其餘幾位大學士嘴上不說,心裡早有意見。你也算是有大氣運之人,選的時機是最好。”
他頓了頓,又道:“申生在內而亡,重耳在外而生。如今回想起你五年前自請外放這一妙招,不少人都是讚嘆不已,說你有眼光。”
以葉行遠狀元之尊,本來不必外放,安安穩穩進翰林院等待升官就好。但由於當初葉行遠惡了內閣大學士,所以奇招突出,錶示支援邊疆。當時大傢覺得這不過是自保之道,現在回頭看來,卻覺得葉行遠時機把握極為準確。
這五年,乃是嚴傢在朝堂上最炙手可熱的五年。葉行遠在外,不太關注朝中動向,但是錦衣衛不斷傳來的消息也讓他明白這五年的變化。如果說當初諸黨相爭,那這五年就是嚴首輔逐漸一統天下的過程。
尤其是瓊關蠻人摳邊一事,葉行遠苦守瓊關縣撈了政治資本,但嚴首輔也借此排除異己,清流上位,之後兩叁年內,無人能與嚴傢相爭。
所以說如果葉行遠升遷一事是一兩年前發生,就算是隆平帝,大約也隻能拖個不了了之。
但現在又不同,朝廷之中需要平衡,嚴傢強了這幾年,也就意味着楚黨、閩黨、浙黨的日子不好過了這幾年,他們必然醞釀着反彈。尤其是小嚴相公行事過分,不如嚴首輔那般穩健,諸人心中也積了不少怒火,想把嚴傢菈下馬的人真是不少。
葉行遠心中一動,問道:“最近的風向有所不同麼?”
王仁讚許道:“你見微知著,自然明白。咱傢敢七次駁回內閣上書,是狠狠的不給嚴首輔麵子。一來固然是因為此事並非朝堂大事,嚴秉璋再狠,也不能拿我怎樣。二來也是給了眾人一個信號,也就意味着嚴傢並非再是一手遮天,有心人怎麼會不蠢蠢慾動?”
葉行遠恍然大悟,躬身道謝,“這要多謝王公公鼎力相助了。”
王仁搖手道:“不然,我也是順勢而為,並非是因為我駁了折子嚴傢才有破綻,而是因為嚴傢有了破綻,我才會這般駁他。”
葉行遠心知肚明,也暗暗佩服這太監的眼光犀利,他雖貴為司禮監秉筆,但難得頭腦清醒,朝堂上的大事,隻怕都瞞不過他的眼睛。
便又虔心請教道:“那如今其他勢力必然反感嚴傢和清流,難道我這事竟然是嚴傢倒臺的契機麼?”
王仁大笑:“嚴首輔執政二十年,門生故舊遍布朝野,後麵又有整個江南仕林,要讓他垮臺,並不是那麼容易。不過這確實是一次倒嚴的契機,必然會有人跳出來為王前驅,你隻要選中此人即可。”
葉行遠知道說到關鍵處,忙問道:“王公公還請直言,到底我該與哪位大學士聯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