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
關閉
關閉

《歡喜冤傢》

成人小說
字號:
A-
A+
欢喜冤家
第二十四章 一枝梅空設鴛鴦計

《賣花聲》今日北池遊,蕩漾輕舟。波光潋滟柳條柔。如此春來春又去,白了人頭。

好妓好歌喉,不醉無休。勸君滿滿磐金瓯。縱使花前常病酒,也是風流。

一枝梅,乃梁上君子的綽號。大凡到人傢偷了物件,就於失主壁上畫一枝梅花而去,其失主曉得盜者是一枝梅,總呈告捕,皆無能捉獲。以此偷兒俱敬服他一點直氣,再不累及諸人。就是應捕,也皆讚嘆的。

一日,又去盜了現任副使衙中金銀首飾、細軟珠寶,約直千金,竟於臥房上畫了一枝梅花去了。副使衙中次日起來,失了千金物件,見畫一枝梅於房內,着令手下忙請府縣都到私衙議事。說起一枝梅偷盜,罪不容誅,乞貴府貴縣嚴比捕人。限叁日內解到府。縣官聞知失盜,俱各不安,回到衙門,把一班應捕概責廿闆,限叁日之內捉獲一枝梅,如怠緩,重責五十,決不姑寬。眾應捕一齊慌了道∶“怕沒別處搜尋,怎倒在老虎口裡奪食。如今大傢分頭尋覓。”卻尋到第叁日,哪裡有!隻見一枝梅立在府前道∶“小弟恐累哥們今日受責,我今出頭,等你們請功,我若坐在牢裡之時,說過夜間要救我出來。此道如若不依我說,後邊不來搭救你們。大傢一齊說∶“依你,依你。”

一枝梅把捕人先見知縣,知縣轉送於府,府主即時解道,副使一見賊人解到,咬牙恨道∶“大膽奴才,快快還我贓來。”他說∶“老爺在上,物件都在。小人是一枝梅徒弟,那日老爺衙中失的,果是師父偷去。他道為官的貪贓壞法,淩虐小民,剝民脂膏,充為己用。故此偷去,仍散於貧窮之輩。若論一枝梅手段,神仙也捉他不住。他能劍術傷人,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。如今老爺再試他,少不得幾日之間,還到老爺衙中來也,”副使見說,倒吃一驚,“世間有這般狠賊,把他且監在牢裡,待捉了一技梅,一總處死”,應捕帶了出來,一齊怨怅道∶“承你好情,出來自認。怎生到官,又說這般大話。”一枝梅道∶“我今日出來,是救你們的打。我說謊是救我身的打。”應捕道∶“他如今又去尋一技梅,哪裡還有!”賊曰∶“不妨,我今日進監去坐,叁日後,晚間放我出來,我自出脫你們也。”應捕一齊買酒請他吃了。一到監中,牢頭俱各請他道∶“好漢,好漢。”

到叁日後,牢頭悄悄放他出來。他走出縣前,一竟去了。一虎跳進副使衙中,帶一胡須,頭帶九華巾,腰間插一把利劍,把副使臥房內殘燈挑起,將壁上畫了一枝梅花,又往縣裡牢中去了。副使親眼看見聽見前日說一技梅能取人首級,故個敢聲張,反驚得魂不附體。次日出堂,即差人往縣監裡取出小賊道∶“你果然不說謊,咋夜親見一技梅是一胡子,一物不取,仍畫一枝梅花去了。據你說,他本事高強,你的手段如何?”那賊道∶“老爺在上,強將手裡沒弱兵。今老爺試取便了。”

副使吩咐取一把酒壺來,隻見一個門子取了一把無蓋一技枝瓶的酒壺,副使就於上麵畫了幾個花押道∶“今晚將此壺放在我臥房幕子上,你盜得到手,明日放你。”

賊曰∶“乞老爺令人押起,方可為之。”就着四個應捕押起他帶了出衙。

又去吃酒,應捕笑曰∶“你真真會弄手腳,今晚之事,怎生為之?”一枝梅道∶“你管我做甚!”吃酒散了,應捕放他自己行為。到了叁更時分,預先辦下豬尿泡一個,空節竹杆一枝,帶在身邊,悄悄上屋。揭起天窗一看,見那把酒壺擺在桌上。他把尿泡縛於竹杆頭上,搠在壺瓶肚裡,將口布往竹杆吹下氣去,那尿泡漲得漫大,將壺輕輕提起,取了上屋,副使一看,壺已不見,四壁端然不動,心下稱奇道∶“此賊隻宜善識,若是加刑,一時懷恨,性命難保。”

坐下早堂,隻見應捕帶了偷壺之賊,當堂送上壺瓶,花押一些不動。道∶“好手段好手段,放你前去。以後不許在我地方擾亂。如下次拿住,決不寬恕。”一枝梅磕了一頭,竟出來了,一班應捕大笑,竟扯下他往酒肆中吃酒去了。酒席中間,應捕道∶“我的賊爺爺,以後依者爺吩咐,別處尋些生意罷。”一枝悔道∶“我今往別處尋些勾當,再不來累你們了。”正是∶海闊從魚躍,天空任鳥飛。(看精彩成人小说上《小黄书》:https://xchina.fit)

且說浙江湖州府長興縣,有一宦傢張朝相。他父親在日,因他是獨養兒子,不忍以嚴法加他,讀書長成十六歲,文理略略粗通。料難取進,慾要與他納監,有志未行。其年,娶妻陸氏,夫妻二人正好快活,不期父母雙亡,丟了巨萬傢財,與他夫妻享用。該下田地產業,交與管傢張才掌管,其內助全虧陸氏一力承當。張朝相其年已廿五歲了,尚無子嗣,每慾置妾生子,況陸氏青年多病,有心非一日矣。

其年夏初之際,有一漢子,領了十五六歲一個女子,到在門首,道∶“有一急用,將此女來賣,或當亦可。”門上報其原故,朝相與陸氏走出廳前道∶“領進來看。”那漢子領了女子進來,朝相夫妻擡頭一看,見那女子∶雲一綱,玉一梭,淡淡衫兒薄薄羅。輕颦雙黛螺,螺挑四顆腰娜。小小金蓮歩洛波,教人奈爾何。

朝相夫妻看罷道∶“好一個女子,你要多少銀子?”那漢道∶“此女就是兩個銀子也還增得些。隻因在下一朝急用原故,又沒個中人,隻要銀十兩也罷。”朝相道∶“也使得。你姓名傢鄉說與我聽。”那漢子道∶“在下姓梅,行一,去住無定蹤。終日間吳頭楚尾,也是個四海為傢的人。這女子名號端英,今年十六歲了,他祖籍鬆江華亭人氏,是我養妹,馀者不必問了。緩存銀子與我去罷。”陸氏向內取了一封銀子,交付丈夫。朝相道∶“梅君,銀子在此,你可收下。幾時來看你妹子?”梅一道∶“這也難期,看便道就來。”叫聲請了,往外就走。

陸氏領了端英到房中,着他坐下道∶“你姓甚麼,父親作何生理?”端英道∶“父親路布,中成化十六年庚子科舉人。曾在貴府歸安作教,因親母早故,娶了後母,連生兩個兄弟,父親得病故了。後母日逐淩辱奴身,梅一兄目撃其毒,一時俠腸,慾帶奴到傢。聞他傢又有幾個惡少年,恐有不便。故此着奴奉侍郎君娘子度日而已。”陸氏道∶“原來是好人傢女兒,我當另眼相看。放心便了。”朝相道∶“你女工針指可曉得麼?”端英道∶“奴身自幼習學女工,至於翰墨書史也會看來。”陸氏道∶“既會針指,在我房中做些女工便了。”就有心要與丈夫為妾,遂於房中後軒安床坐起。正是∶奇鳥遙傳喜信來,鬱蔥佳氣滿蓬菜。

誰知蕭史知音客,悄得秦姬到鳳臺。

陸氏每每勸丈夫道∶“端英十分才貌,你何拘腐過甚,早生得一男;早一年歡喜。”朝相道∶“我的心裡說,你正在青年,自然有孕,何消忙心。”陸氏道∶“你還在睡裡夢裡,每夜不見我身子是火炭熱的,況且月經前後無準,焉有孕來。遇這般病症,多因是誤了你,還自做些主意方是。”朝相見妻子說的都是真語,便覺心中酸楚起來,也每每向後軒把端英挑逗,端英亦知其意,遂取花箋拂了寫道∶失翅青鸾似困雞,遇隨孤鶴過湖西。

春風桃李空嗟怨,秋月芙蓉強護持。

仙子自居蓬島境,漁郎漫想武陵溪。

金鈴掛在花枝上,未許流莺聲亂啼。

寫罷粘於壁上。陸氏進軒閒語,偶擡頭見了此詩,已知丈夫挑逗,未曾着手,出來見了朝相道∶“你幾時曾與端英取笑來?”朝相曰∶“何曾。”陸氏笑曰∶“他題詩先招成,你還要胡賴。”朝相曰∶“詩意怎麼說?”陸氏念了一遍道∶“已是肯的。隻要你再遲遲。”朝相曰∶“何以見之?”陸氏說∶“漁郎漫想武陵溪,漫字明說了;未許流莺聲亂啼,未字已明說了。”朝相曰∶“他若不肯,詩句怎樣回?”陸氏說∶“滯貨,他若不肯,題個漁郎休想,不許流莺了,看你這般寧滯,隻欠讀書。”朝相道∶“我書雖未博,學已成章,奈何我命中無金紫之榮,讀他怎麼,豈不聞∶布衣空惹洛陽塵,頭白金章未在身。

命運不該朱紫貴,終歸林下作閒人。”

陸氏道∶“你既不為文,還須習武,豈可虛此一生。”朝相笑道∶“這陣上殺伐之事,一發不為之。在傢豐衣足食,肥馬輕裘,紫蟹黃雞,山肴海味,稱不得是個山中宰相!怎教我擔涼受怕,草宿露眠,白白送顆頭與人討賞,豈不聞∶頻年烽火八邊愁,裘馬平生非貴遊。

莫笑談兵向樽俎,書生端不為封侯。”

陸氏笑道∶“豈不聞男兒立大節,不武便為文。”朝相曰∶“豈不聞無官一身輕,有子萬事足。”陸氏大笑道∶“我身子懶得,不與你對了。偕你做些什麼?”

恰好季秋天氣,天香飄過,黃菊舒金,那後園裡萬樹芙蓉,有一種一日白,次日淺紅,叁日黃,四日深紅,此乃印州木芙蓉也。又有種早間白色,晚作淡紅,名曰醉芙蓉。種種各異,不可勝數,即令置酒於後園亭上,請了妻房陸氏並端英,一齊往園中玩賞。

九月江南, 處金風散錦,一時木落,滿林玉樹淡妝。牡丹未許稱王,蜀葵才堪作使。朱唇得酒,薄暈生顔。翠袖卷紗,新紅襯肉。千堆錦繡,剪絨綠地春光。萬斜胭脂,瀉出銀河秋色。窺牆映沼,類桃李之無言。鑒月拒霜,化雁鴻之有信。上苑睡醒金坪,西湖香載蘭舫。薛媛井邊,漬堪作紙;楚臣江上,制不成衣。二八傾城,下蔡女郎之笑。叁千望幸,阿房宮女之心。但於秋水澄波,不向春田怨晚。羅隊裡,追唬國之宵遊;絲管風情,宴吳王之春殿。折枝並蒂,插向淨瓶。探得孤芳,將遊遠道。閉戶人憐臥病,涉江客費相思。若使出有壺筋,每置一秋醉賞。更得居無風雨,尚貪半夜同眠。

陸氏叫∶“端英,對此名花,正宜歡賞,你何鬱鬱不樂,莫非懷想雲間之意麼?”端英道∶“妾聞花間墜淚,非韻人所為。念想高情,實懷酸楚。”朝相問曰∶“為何一時這般苦楚,卻為何來?”端英道∶“妾有一事,藏之久矣,慾言不言,實難啟齒,但人多耳目,又恐泄漏真情,等靜夜相商,方無別慮。”朝相見天已晚,吩咐收拾,大傢齊出園門。

到了臥房,秉起紅燭,遂摒去男女,自己拴了外門,夫妻二人着端英坐下,問他因着何事,至於淚流,幸勿隱諱。端英曰∶“妾實鬆江路布之女,原為繼女,日夜淩辱。一夜,有賊入房,隱藏已久。初來本心,實慾偷竊。因母親是夜把妾十分毒打,此賊一時頓起不平,大喝一聲,把母親踢倒,飛挽賤妾而出,直至嘉興飯店安歇,妾間其因,他說‘我本是一名竊盜,一技梅便是。昨晚實慾竊盜爾室,隻因爾母將爾毒打,即起一時不平之心,帶汝前來。’妾恐遭他淫汙,跽泣求歸,一技梅笑曰∶‘汝誤矣,我雖然為盜,所得之物,實不自留。而有所得,隨濟貧苦人也。實有鋤強扶弱之心。今救你出來,不過一片熱腸,焉有他意哉。如懷此心,碎屍報汝。’妾遂放心隨他。又到湖州,妾又言曰∶‘承俠士救奴,終日朝燕暮楚,並無了期,怎得一安身之所方可。’他道∶‘為爾思之久矣,我有同夥十二人,皆江湖好漢,俱在太湖。我若送你至彼,反又落在火坑中了,我一路上訪得長興張傢,極其富麗,將你先賣他數兩銀子,你在他傢視其動用黃白之物藏於何所,待初冬我來,先通你消息,約在某日要妾為內應。如期開門,直入取物而歸,為妾作妝資,再配人傢。’妾自來,見郎君、主母等待妾如親生,妾之後母待妾如奴婢,今蒙侍賞名花,當此隆思,一時想着初來之意,怎忍為之。淚出痛腸,不能自止耳。”朝相夫妻見說,二人慌了道∶“賢妹如此,怎生是好?”端英曰∶“郎君、主母勿憂,奴寧拼死以謝主人,決不忍為妾而害主人矣。一技梅雖係綠林,實存赤膽,是日如來,郎君當盛開一席於後園,相敬如賓,待妾道及高情,郎君再奉白金叁百與彼,決不相受。可保永無虞矣。”陸氏道∶“賢妹之言是也,自古兇拳不打笑麵,老虎何嘗吃好人,隻須以禮待之,料然亦無事矣。”朝相見妻子分剖,心下壑然,仍着端英床頭取酒,叁人酌至雞鳴,各皆熟寢。

不覺光陰燃指,又是初冬。門上傳說,端英姐傢內有人來了。朝相見說,忙至後軒,遂道∶“賢妹,梅君到了。”端英連忙出來道∶“郎君先出去,迎他到此相見。”張朝相整衣相見,分賓主坐下,待茶已畢,延入後房,端英相見,一枝梅舉眼一觀,見端英依然處子,反生得白胖了許多,端英開口便道∶“張郎君早知梅伯是一江湖俠士,別後思慕,想至如今。聞初冬到來,終日兩夫妻藏酒盼望,酒肴已列後園矣。”一枝梅聽聞,心下生疑∶“為何他倒曉得我?就知我的本來麵目,也不該如此躬敬,且看他怎生樣光景。”隻見朝相恭躬敬敬,請到後園,端英隨後一同坐下,開口說∶“蒙君救拔,此恩粉骨難報。不期張傢郎君曾與先君在歸安學中交厚的契友,一聞奴身是路布之女,便如親生一般看待。此二人恩,犬馬不忘也,故說起救拔高情,如救己女一般,故此恭候非一日矣。此一盃酒,待妾為壽。”竟自拿酒盃滿滿斟奉,雙膝跪下。一技梅連忙亦跪道∶“妹妹緣何行此禮。快快請起。”端英跪着道∶“還求恩赦前情,全奴犬馬之心。”一技梅道∶“是了是了,再舉初心,天地不容。”端英再拜而起,朝相便敬大盃,端英也頻頻而勸道∶“梅恩人,若醉了,在此園亭上安歇。”一技梅道∶“再領叁盃吾當別也。”張朝相苦苦相留,端英十分強屈。一技梅道∶“我業已許你保全了,今有一班弟兄,在於東門外等我回音,若再等待,彼必走來,反覺不便矣。”朝相進內,忙取出白銀叁百兩,一盤掇了,送與梅君,一技梅道∶“是你的一團好意,我已盡知,不然一分也不受,但有夥計在彼,一時沒了盤纏。”他便向盤中取了兩綻,放在袖中,又連吃了叁盃,叫聲∶“請了。”竟往外走,二人忙忙隨送至大門外,一淄風去了。

陸氏初聞一技梅報說來了,便抖倒在床,起來不得。端英與朝相走到床邊道∶“去了,可起來。”陸氏道∶“起來不得了。”便從這一日病重起來。醫人無效,蔔問無靈,端英衣不解帶,日夜挽扶,猶如至親骨肉一般,難得好意。不期這病一日重加一日,初然發杖,杖久成啞,漸漸如燈盡油乾一般,寂然隱了。張朝相大哭起來,一門大小男女,無不痛哭。端英如喪考妣一般,累死累活的大哭。

自古死者不可復生,哭之無益。張朝相未免治喪料理,出殡安葬。方才完事,此時親友就來說合親事。張朝相一力固辭回道∶“尚無百日之期,安有重婚之理。”一麵着人打聽華亭路傢,還有何人宗族並端英曾有許親事否。張才一竟往鬆江進發,到了華亭進城,訪問指引,在登科牌扁門樓內便是。張才遂問,貼鄰道∶“路舉人一個女兒,後妻生兩個兒子,後妻將女兒打罵不止,七月中夜裡走出一個好漢,把女兒搶去了,未知下落,如今二子長成了。”張才聽了實信,竟自回傢,復了主人。張朝相道∶“我恐端英非是路布之女,或已受某傢聘定過的。今根腳已清,便挽本宗長兄為媒。”竟選十二月廿七日黃道良辰,娶為填房,完成大事。端英已覺歡喜,至期雙雙燕爾,合卺於飛。有詩讚曰∶秦女新添五夜香,宮花光映領中長。

胸前帶得宜男草,莫誤卿卿學太常。

又曰∶夙緣有喜晤今期,鸾鳳喈喈戲采帏。

惟綢缭山海固,雙飛雙宿共還啼。

至次年十月,端英分娩,生下一個兒子。朝相十分大喜,瀰月之時,諸親歡慶,置酒相待。又過二年;又生一子,夫妻好生快活。

後來端英到了叁十歲,同了丈夫,帶二個兒子,往鬆江娘傢而來。晚母還未曉得,二個兄弟竟不認得。及至說起前因,方知是女兒女婿。端英下拜後,甚是慚愧。又着二個外甥拜了外婆,娘舅,一時間骨肉團圓,大排筵宴,一傢親鄰慶賀,席上說出一枝梅之事,俱道此人乃昆侖手段。一人說∶“還可比着許虞侯的優倆。”

又說∶“就是《紫钗記》黃衫豪這般爽快。”又說∶“還像古押衙死裡求生的計較。”有人說∶“他的女兒又不是死的。”內中口快的說∶“若那夜不挾得去,少不得要打殺了。”大傢歡笑而散。張傢夫妻住了十日,辭別歸傢,二邊往來不絕。

這回小說,特意翻案做的。一部全無。正有二十四傢。前邊二十二回,俱是歡喜冤傢。獨此一回乃圓滿這事,罷了冤傢歡喜,比如一枝梅盜了冤枉官的金銀,府縣官把捕人打了二十,限叁日內定要,如沒有還重責,這些應捕為他打了又尋不着,恨他傢七世冤傢。他叁日復立在府前等着。捕人解官,眾人一見如得珍寶,好生歡喜。後來解到道衙。副使失了千金,心中恨他如醋,恨不得食肉寢皮,豈不是個惡冤傢。反被一枝梅把利害一言,道着害怕,反不追究贓物,把賊放了,豈不歡喜!比如繼母,前邊淩辱,豈非冤傢。今日重逢,好生歡喜。比如一枝梅帶端英一節,原為蓄意劫掠,豈非冤傢!至未後竟致冰釋,反為退盜,好生歡喜。如有世人兩相仇恨,做了一世冤傢,到後來或因小事解冤釋結,亦是歡喜。今特借此一回小說,如幽谷生春之意,看傳者當作如是觀,處世者亦當作如是觀。

總評∶一枝梅巧計穿窬,八路垂涎金帛。繼母鞭笞,雄心奮激,效虞侯之竊章臺,寄西氏而吞吳室。端英花間淚零,心中恻隱,巧釋綠林,金湯象室,是一奇子耶,完成筆段巧矣。

(全書完)

色友點評
  • 任何人都可以發錶評論,注冊用戶會顯示昵稱,未注冊用戶會顯示所在國傢;
  • 本站崇尚言論自由,我們不設審查,但對以下情況零容忍,違反者會受到封號乃至封禁 IP 的處罰:
    • 發廣告(任何出現他站網址或引導進入他站的都會被視為廣告);
    • 暴力、仇恨或歧視言論;
    • 無意義的灌水;
    • 同一主題請以回復方式發錶在一篇評論中,禁止發錶多個評論影響其他色友閱讀;
    • 收起戾氣,文明討論;